◎學著探索、闖蕩的孩子才會堅強
學著探索、闖蕩的孩子才會堅強!
隨著「獨生子女」現象越來越普遍,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愛有增無減。然而,愛孩子就是讓他吃最好的、玩最好的、上最好的學校嗎?如果是這樣的話,就是把孩子當成了花朵。而德國父母不僅把孩子當成花朵,更當作大樹──在成長的過程中,需要陽光、雨露,更需要經過風雨的歷練。
在我還沒有孩子之前,由於受到華人家庭教育觀念與方式的影響,總覺得讓孩子吃好的、玩好的就是「愛孩子」、「看重孩子」、「珍視孩子」的表現。但另一方面,因為曾經擔任外國孩子的老師,覺得華人父母這種教育方式與理念又有些缺點。
到底有什麼缺點呢?我始終沒有找到答案。
到了德國之後,我才漸漸瞭解:華人家長並不懂得珍視孩子。也許我這樣說,會讓很多人感到不解,甚至引發強烈的反感與抨擊:我們既然能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,怎能說是不珍視孩子呢?面對這類反駁,我不願說太多,只想告訴他們:溺愛並不等於愛。但是即便我反覆提醒,他們也不見得明白,我乾脆閉上嘴,不再說話,以免傷了和氣。
那麼,到底怎麼做才算是珍視自己的孩子呢?陪著留學的丈夫在德國待了一年之後,我們有了自己的女兒欣欣,我才真正找到了其中的答案。
●溺愛不是愛,而是要讓孩子健康成長●
按照德國當地的習俗,生了孩子之後要第一時間通知自己的親朋好友,並且邀請他們來家裡做客。於是,在欣欣出生的當天晚上,丈夫就拿著手機一個接著一個打電話。
欣欣出生之後的第三天,老公的同學、朋友,甚至他的導師也帶著太太來家中做客。看著他們帶來的禮物,我突然發現:每個禮物的包裝盒上面,都有兩種圖案──參天的大樹和美麗的小花。就像中國人結婚時貼的「囍」字一樣,雖然形狀各異,卻非常喜慶。
「這是不是有什麼寓意呢?」我隨即向丈夫的導師魯爾克恩先生提出了我心裡的疑問。
聽到這個問題,魯爾克恩夫婦相視一笑,非常和藹地對我說:「在德國,我們都把孩子看成是大樹和小花的結合體。孩子既是大樹,也是花朵。」
看我一臉疑惑,魯爾克恩先生繼續說明:
「大樹代表著堅強的性格,也有不斷發展、超越自己的意思;而花朵則代表著個性的美麗、純潔,某些時候也代表著甜蜜和溫馨。」
「哦,原來是這樣啊!」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。
「你是不是覺得我們的想法很矛盾啊?」魯爾克恩的太太笑容滿面地問我。很顯然,她也從我臉上看到了疑惑。
「沒有,沒有。謝謝你,魯爾克恩先生,你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。」我連忙否認。
「珍視孩子並不是要溺愛孩子,而是要幫助孩子健康地成長。」
「溺愛孩子?不,不,不,那千萬不行,那樣不是在愛孩子,而是在害孩子。我可不想可愛的小欣欣毀在你們手上,哈哈哈!」德國人的爽朗和直接在這段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。
說實話,剛來德國時,我很不習慣這種「爽朗和直接」,因為東方人講究的是「含蓄」、「點到為止」。現在我才明白,他們之所以這麼做,無非是在表達自己的觀點,是真的為了孩子好,而不是一句空話。
聽了我們的對話之後,丈夫的朋友和同學們紛紛各抒己見。他們多數也都為人父母,都有一定的教養經驗,甚至自告奮勇,要充當我們的「教養顧問」。能有一群這樣的免費顧問,我們當然是樂得坐收漁利。
就在小欣欣出生之後的第三天,我有了自己的「德國教育顧問團」,看來小欣欣不會「毀」在我們手裡了。
‧德式教養鐵規則1:孩子像花也像大樹,需要呵護更要歷練!
把孩子看成是參天大樹和小花朵的結合體,這種觀念在德國家長當中非常普遍,而對於我們來說,卻是一個全新的教育理念。如果不是魯爾克恩教授的解釋,我真的很難明白其中的內涵。
吃了午飯之後,朋友們準備回去了。丈夫出去送他們,我一個人躺在床上,看著身旁熟睡的小欣欣,腦海裡迴蕩著魯爾克恩教授的話,不禁開始反思華人親子教育存在的問題:
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總是嬌滴滴,脆弱得不堪一擊?是不是因為我們只把孩子看成花朵,而沒有把他看成大樹呢?
太溺愛孩子,會讓他成為溫室中的小花朵,沒有經歷風吹雨打,更沒有獨自探索、闖蕩的機會。
很多父母甚至從一開始就幫孩子都規劃好了未來的人生之路:長大之後應該做什麼、應該讀什麼樣的學校、考哪所大學、住在哪裡、找什麼樣的伴侶……孩子在享受衣食無憂的生活同時,也失去了鍛鍊獨立性的機會。
「老公,幸好小欣欣是在德國出生,不然她肯定也是溫室中的小花朵,真的會被我們『毀了』。」丈夫回來之後,我很慶幸地說。
「是啊,以前總覺得自己的教育水準相當高,教育好一個孩子絕對沒問題。可是來到這裡才發現,我這個大學教授的水準還不如德國一個普通的家長。如果按照我們原有的觀念來教育孩子,結果是有可能大不相同!」丈夫幫小欣欣拉了拉棉被,連連搖頭地說。
那天,我們將禮物盒上的參天大樹和小花朵剪下來,貼在小欣欣的房門上。一來是為了裝飾,二來是為了提醒自己。
「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」,看到德國人的教育理念之後,我們確實需要反思:長期這樣下去,我們的社會將如何發展呢?德國能夠在二戰之後迅速崛起,是否和它優秀的教育方式有關呢?
如果我們不改變自己的某些教育理念,就極有可能錯過培養參天大樹、親近小花朵的黃金期!
這樣一來,將是孩子的損失,也是你的人生的一種損失。
相信孩子的感受與判斷力
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我們總是自以為是,甚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,殊不知這種做法會剝奪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,也會磨滅孩子的自我意識。這也是很多孩子在成人之後缺乏自信、缺少獨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小欣欣五歲那年,在北京語言大學留學的希勒尼瑪回家探親,此時她已經取得了中文碩士學位。十三年前她還是大學生,前往中國旅遊,立刻喜歡上了中國,那個時候她就暗暗下定決心,畢業之後要到中國學習中文。一年之後,她如願以償,還嫁給了一個優秀的中國小夥子。兩年之後,他們有了自己的兒子,中文名叫毛毛,現在已經滿八歲了。
我們和希勒尼瑪是在中國認識的,並且成為好朋友。她一回到德國,便熱情地邀請我們去她家做客,我們當然非常樂意,於是找了個週末,帶著欣欣前往五十多公里之外的希勒尼瑪的家。
那天天氣很冷,為了不讓欣欣感冒,我特地從衣櫃裡取出一件非常厚實的衣服給她禦寒,但她卻一直說不冷,不要穿那麼厚的衣服。最終,迫於我的「淫威」下,小欣欣被裹成了一個「粽子」,我們才上路。
●為什麼要替孩子作主?孩子說不冷就不冷!●
一路上,不時地看到衣著單薄的孩子在路邊玩耍,有的孩子甚至僅僅穿了一件單薄的內衣。
「天哪,這些孩子穿這麼少,不感冒才怪!」我不由得拉了拉衣角,對老公和欣欣說。
「不知道,搞不好他們玩起來也不冷。」老公給了我一個不算回答的回答,而欣欣則撇了一下嘴,顯然還在對我剛才逼她穿衣服的行為表示氣憤。
來到希勒尼瑪家的時候,她帶著八歲的毛毛出來迎接我們。當地的溫度是零下幾度,毛毛卻和我們在路上看到的那些孩子一樣,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內衣和外套。相比之下,我們穿著厚厚的羽絨衣,像是剛從北極回來的怪物。
「你冷嗎?」我關心地問毛毛。毛毛看看我,然後微笑著搖了搖頭,伸手從我手中接過禮物。當我碰到他的手時,發現他的手很冰。我連忙握住他的手,再次問他:「你真的不冷?」
毛毛還是笑一笑,點了點頭。此時希勒尼瑪也來到我們身邊,和欣欣親切地握手。於是我問她:「為什麼不給毛毛多加件衣服,他穿這麼少,手這麼冰,不怕感冒啊?」
「哦,我已經提醒過他了,他說他不冷。」希勒尼瑪非常輕鬆地對我說。
「他說不冷,你就不幫他加衣服?你看欣欣,她也說不冷,但我還是給她加了一件厚衣服。」我指著欣欣對她說。
「孩子說不冷就不冷,他又不是傻子,我們大人為什麼要替孩子作主呢?」
「再說,如果他真的冷,並且因此感冒的話,下次就不敢再這麼穿了。」希勒尼瑪不失時機地「批評」了我。
在希勒尼瑪家待了半天,我還發現:在做任何事情之前,希勒尼瑪都會徵求毛毛的意見,但是她只會提醒毛毛,從來不替他做主。看到這一切,我突然覺得害怕:在不知不覺之間,我已經自以為是地替欣欣做太多決定了,如果再這麼下去,後果不堪設想。
在回家的路上,我鄭重地對欣欣道歉,並且承諾,以後做任何事情一定會徵求她的意見。只要她不同意,我就不強求。聽到我的承諾,小欣欣興奮地在我臉上親了一下,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脫掉了那件衣服。此時我才發現,她全身都是汗。
德式教養鐵規則9:不以自己的經驗,取代孩子的感受
習慣於用自己的體驗代替孩子思考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錯誤,並且覺得這樣是為了孩子好。
讓孩子多穿一點,是為了不讓他感冒;讓孩子多吃一點,是不想讓他挨餓……卻不曾想過,家長的這種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。
在老公的幫助下,我漸漸理清了頭緒。
首先,孩子會對父母感到厭煩。孩子從小就有一種反抗意識,你越是要他去做某件事情,他對這件事情就會越抗拒。
就像很多孩子,一放學父母就要求他們寫作業,寫完之後才能去玩,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越來越討厭寫作業。
其次,孩子會喪失自我意識。就像希勒尼瑪說的,孩子到底冷不冷,他自己比我們還清楚。我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呢?家長這樣做,不僅讓孩子厭煩,而且會讓孩子漸漸失去自我意識,凡事都要聽父母的。
最常見的是很多孩子早上起床都會問:「媽媽,我今天穿哪件衣服?」「媽媽,我該穿哪雙鞋子?」「媽媽,我今天什麼時候寫作業?」
最後,孩子會失去判斷能力,無法累積經驗。
當我們看見孩子衣服穿得不多的時候,「他會冷,可能會感冒」是我們的判斷,而「不冷」、「不會感冒」則是孩子自己的判斷。
別忘了,我們的判斷是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之上,而孩子的判斷則是切身的感受。
如果父母非要以自己的判斷來代替孩子的判斷,無異於把經驗淩駕在事實之上。久而久之,孩子的判斷力就會消失,而且會對父母形成依賴,從而缺少獨立性。
父母不是權威!尊重才是親子相處之道
德國父母將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,十分尊重孩子的生活方式和個人隱私。沒有經過子女同意,他們不會進子女的房間,因為那是孩子的獨立天地。這種尊重和保護孩子個人權利的教育方式,既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,也有利於培養他們的獨立個性。
皮特孟是老公的同學,幾年前,他與單親媽媽夢莉娜結婚。夢莉娜有一個女兒,叫做克莉絲提娜,當時三歲。
和一個有三歲女兒的女人結婚?當我們得知皮特孟要與夢莉娜結婚時,感到憂心忡忡:皮特孟能處理好與妻子和克莉絲提娜之間的關係嗎?最重要的是,他要如何獲得克莉絲提娜的認可和接納?
不久,皮特孟邀請我們去他的新家做客,我完全嚇呆了:克莉絲提娜已經和皮特孟相處得很融洽了,一家三口生活得很和諧。
「皮特孟是如何做到的呢?」和夢莉娜閒聊時,我情不自禁地問了這個問題。在我們的印象中,無論是繼父還是後母,都很難與另一半的孩子融洽相處。
「哦,當時我也很擔心這個問題,並且努力幫助皮特孟找到一個好方法,事實證明「不要過於在意這件事情」就是最好的方法,例如以更放鬆的心情、更友善的交談、更尊重的方式來與克莉絲提娜相處。」
我發現夢莉娜在說這些話的時候,眼中一直閃耀著幸福的神色。「在這方面,皮特孟做得真的很棒,他總是以克莉絲提娜的眼光來觀察周遭的世界,用理解和贊同的語氣來和克莉絲提娜溝通。這種做法很快就得到了克莉絲提娜的回應,所以,克莉絲提娜基本上對他沒有抗拒的情緒,很快就接受他了。她接受了這個事實:爸爸去世了,媽媽和皮特孟叔叔相愛,就應該天天守在一起。」
「皮特孟真是太厲害了,當然,你也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母親。」我讚美道。
「謝謝你的誇獎,其實換作任何人都會這麼做,沒有人天生就是優秀的母親,必須經過學習才能不斷成長,而學習的方向就是尊重孩子,平等對待孩子,不要帶給孩子『父母是權威』的感覺,否則孩子就會產生反抗情緒。」
●居高臨下、大聲訓斥、缺乏耐心,只會讓孩子充滿壓力●
夢莉娜繼續說道:「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,是皮特孟的行為讓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。」
我們在閒聊時,克莉絲提娜不小心在客廳地板上摔了一跤,皮特孟見狀,立刻跑過去並蹲下來,眼睛直視克莉絲提娜:「親愛的,妳還好吧?克莉絲提娜能夠自己站起來的,對嗎?」克莉絲提娜也平靜地回應皮特孟:「我可以自己站起來。」說完,一翻身就自己爬起來去別處玩了。
「皮特孟,你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?」老公問皮特孟。
「哦,這得感謝我的父母,是他們教我的。在我很小的時候,他們就是這麼跟我說話的,以至於我也養成了這種習慣。孩子也是人,是獨立的人,只是比我們小一點、矮一點,我們不能因為這樣而不尊重他們,蹲下來說話對於大人來說不是什麼難事,但是對於像克莉絲提娜這麼小的孩子來說,卻不會因此而感受到壓力,能夠輕鬆地接受我們的建議。」皮特孟非常開心地告訴老公。
「是啊,居高臨下、大聲訓斥、缺乏耐心等等都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,更不是正確對待孩子的方法。這樣只會讓孩子厭惡你,而不是親近你。」夢莉娜最後補充道。
德式教養鐵規則20:將孩子視為個體,平等對待、相互尊重
夢莉娜很幸運,她不僅找到了自己的幸福,也找到了一個善於瞭解孩子,懂得和孩子平等交流,尊重孩子的老公。
我們最大的收穫,是從她和皮特孟的身上學到了與孩子相處的秘訣:讓孩子覺得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,是受到尊重的。
在德國,有很多像皮特孟和夢莉娜這樣的父母。他們都十分尊重孩子的生活方式和個人隱私,沒有經過子女同意,他們不會進子女的房間,因為那是孩子的獨立天地。
這種尊重和保護孩子個人權利的教育方式,有利於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尊的人格,讓他們能夠心平氣和地審視、對待自己的問題或缺點,樂於與父母積極地溝通,不會對父母的建議聽而不聞或產生叛逆心理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自認對待小欣欣已經夠開明、夠平等尊重了,如果不是親眼所見,絕對無法相信自己和皮特孟夫婦之間還存在這麼大的差距。
向皮特孟、夢莉娜和克莉絲提娜道別之後,回家的路上,我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:我該如何改進自己?
「老公,你說我們該如何改進呢?」我找不到答案,乾脆向老公請教。
「最重要的就是改改妳那臭脾氣,別動不動就發火,不然欣欣會害怕。妳知道嗎?有好幾次欣欣都告訴我媽媽好凶!」老公一臉無奈地對我說。
「爸爸,這是我們之間的祕密,你不能告訴媽媽!」聽到老公的「投訴」之後,欣欣尖叫起來,用力鑽進老公懷裡,捂住他的嘴。
「哦,對不起,爸爸錯了,以後不說了。」老公連忙跟孩子道歉,趁機幫我「上了一課」,為我做了示範。
「好吧,欣欣,以前是媽媽不對,以後會改進,妳幫爸爸監督媽媽好不好?」我從老公的懷裡抱過欣欣說道。
「好,媽媽,那妳以後要委屈點囉!」欣欣一臉調皮地說完,在我臉上狠狠地親了一口。
「啊?嚇死我了!」我佯裝害怕,但心裡十分高興,因為從欣欣那麼高興的樣子可以看出,她是多麼希望我改變啊。
「皮特孟,夢莉娜,謝謝你們,今後我一定要學會把孩子看做一個小大人,與孩子平等相處,尊重孩子的建議、想法,凡是與她有關的事,都要徵詢她的意見,與她心平氣和地討論……」在欣欣歡快的笑聲中,我在心裡默默地說。
自主學習,讓創造力、思考力、想像力一次到位!
為了讓孩子早日成才,早日完成父母的心願,許多父母在給予孩子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,也為孩子制訂了一套嚴格的學習計畫。但是在德國,如果父母為孩子制訂學習計畫是犯法的,嚴重的話還會面臨坐牢的結果。
趙先生是來德國定居的中國人,他的女兒叫苗苗。最近,苗苗成了我的學生。當我問他是否要為苗苗制訂一套學習計畫時,趙先生連連搖頭說:「不用了!李老師,我可不想坐牢!」
「我說的是為苗苗制訂學習計畫,這和坐牢有什麼關係啊?」我不解地問道。
「李老師,在德國,為孩子制訂學習計畫是一種犯法的行為,妳來德國這麼久了,難道不知道嗎?」趙先生對於我的「無知」感到不可思議。
●替孩子制訂學習計畫,也犯法?●
「替孩子制訂學習計畫是犯法的,還會坐牢?」我覺得非常驚訝,於是繼續問道: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」
「是這樣的,剛來德國的時候,苗苗的學習成績不太好,加上語言有些不通,於是我替她制訂了一個學習計畫,希望讓她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。那年,她才七歲,在附近的普魯斯幼稚園上學,我按照亞洲的教育方法為她訂了學習計畫:週一早上六點到六點半練習德語,七點上學一直到下午五點,五點半到六點半做家庭作業,晚上七點半到八點半練習鋼琴,八點半到九點半練習繪畫;週二早上六點到六點半依然練習德語,七點上學一直到下午五點,五點半到六點半做家庭作業,晚上七點半到八點半練習數學,八點半到九點半練習書法……總之,從週一到週五,苗苗每天的時間都被我安排得非常滿,即便是週末休息的兩天,我也要求她練習德語兩個小時。為了嚴格執行計畫,我的妻子還把計畫製成表格列印出來,貼在她的臥室牆上和門上,提醒她按照計畫行事。」
「後來呢?」我非常好奇地問,因為這樣的學習計畫在亞洲是非常正常的,為什麼到了德國就行不通,甚至父母還會因此面臨坐牢的危險呢?
「雖然當時苗苗不同意這個學習計畫,但是在我『苦口婆心』的勸說下,終於同意執行。就這樣,差不多持續了兩個月。」
「那苗苗的成績應該進步得很快吧?」
「沒有,正好相反,苗苗的學習成績不僅沒有提高,還出現了厭學的情緒。甚至每天放學之後,都不願意回家,因為她知道一回到家就有一大堆的學習任務等著她。即便在學校裡,上課也不怎麼注意聽講了,也不願意和同學、老師說話了。原本活潑的苗苗似乎在一夜之間變得沉默了。這時,細心的老師發現了這個問題,便和苗苗溝通,於是知道了我為她制訂學習計畫的事情。」
「可是制訂學習計畫,不也是為了孩子好嗎,他們怎麼會不理解?」
「是啊。老師和苗苗談過之後,隔天苗苗就在老師的要求下把我制訂的學習計畫拿給老師看。老師一看,嚇了一跳,立刻打電話給我。在電話裡,她幾乎是聲嘶力竭地告訴我,我這麼做已經侵犯了苗苗自由支配時間的權利,也就意味著我已經違法了。如果我再這樣做,她將會透過法律的程序來控告我,讓我坐牢。」
在說這些話的時候,趙先生一副心有餘悸的樣子。「剛開始的時候,我也覺得這並沒有什麼,幾乎所有的華人家長都這麼做,再說我們這麼做不也是為了孩子好嗎?可是等我諮詢了我的律師後才知道,我的做法確實觸犯了德國的法律。如果像這位老師說的,證據確鑿,也就是把那份學習計畫交到法庭的話,我絕對會去坐牢。」
「第二天,我親自趕到苗苗的學校,向老師解釋事情的緣由,並且當著大家的面向苗苗道歉。她的老師見我『犯後態度良好』,便答應不控告我,不再追究此事。不過前提是,這樣的事情不能再發生。」
「哦,原來如此,看來如果你今天不提醒我,我也可能會坐牢啊。」聽了趙先生的解釋之後,我突然若有所思:教育的本質是什麼?
德式教養鐵規則21:不干涉,多鼓勵,讓孩子自主學習
制訂學習計畫是為了孩子好,為什麼在德國會是不合法的行為呢?真是讓人匪夷所思。吃完晚飯,我對老公說出了自己的不解。
「我覺得呢,先把合不合法放在一邊,先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,訂了這個學習計畫之後,換作是你會有什麼感覺呢?」
「當然是會失去很多玩耍的時間,而且在潛意識裡會覺得自己是父母的『傀儡』,只要是父母決定的事情,自己就無權改變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會喪失獨立自主的意識,從而真正變成一個依附父母生存的孩子。」
「那你肯定不願意這樣吧!」
「嗯,絕對的……為孩子制訂學習計畫,不是孩子的原意,這道理我明白,可是總覺得德國人還是太小題大作,讓孩子多學習一點又有什麼壞處!再說,教育孩子是父母分內的事,不應該用法律來約束父母。」
「不理解歸不理解,但我們還是要嚴格遵守!」
「嗯!那以後我們怎麼做呢?」
「順其自然吧!」
「順其自然?」
「你想想看,強逼著孩子學習,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孩子好,讓他多讀一點書,實際上卻恰恰相反,這種做法扼殺了孩子的天性,不利於孩子創新思考和創造力的培養。」
「嗯!」
「再說,強逼著孩子學習,會讓孩子一想到要回家就害怕,對父母也就沒有多少好感了,以後他還會接受父母的建議嗎?就像我們小時候,一想到考試考不好就會挨打一樣,在考試的時候誰不是心驚膽跳的?結果,我們還是考不好。」
「好吧,那就順其自然,孩子想怎麼學就怎麼學!這樣一來,小欣欣就能在和諧的環境中快樂地成長!
「對!聰明!」
遊戲中,也能學習節約
玩遊戲的時候也要學習節約?你是否覺得德國父母有點小題大作了?如果你是這麼想的,那麼你就錯了。正如德國父母所說的,如果在遊戲的時候不懂得節省,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也不會懂得節省。大家不妨想一想其中的道理。
一天,我想要使用一下縫紉機,蓓兒太太家和對門的安妮瑪家都沒有,於是我就到樓下的瑪麗家向她借用。
當我到她家的時候,她正在擦地板,約翰尼將軍則在電腦前玩一款名叫「突破者」的遊戲,「戰況」顯然很激烈,因為平常見到我來,約翰尼將軍總是會主動為我端茶倒水,而今天只是抬起頭,對我說了一聲「李老師,你好」,又立刻投入了遊戲裡。
說明來意之後,瑪麗女士就把縫紉機從房間裡拿出來,放在客廳裡讓我使用,她則坐在旁邊看著約翰尼將軍玩遊戲。
「你看,媽媽,我剛換了一套新的裝備,戰鬥力能提高百分之十呢!這是我從敵人手中繳獲的!」約翰尼將軍看到媽媽坐在自己旁邊,便向她炫耀自己的戰績。
「嗯,不錯,約翰尼將軍,好樣的!」瑪麗誇獎他。
「前面有一個堡壘要攻破,看來我得多帶些武器,順便把弟兄們召集起來,以絕對優勢壓倒敵人。」約翰尼將軍又說道。
「好樣的,你說得很對,就這麼做!」瑪麗又附和道,眼睛則緊盯著約翰尼將軍的遊戲。
●「你知道一枚導彈的價格是多少嗎?」玩遊戲也要機會教育!●
不久,瑪麗女士突然站起來,非常嚴肅地對約翰尼將軍說:「約翰尼將軍,請你立刻停止戰鬥,馬上!」
「為什麼?媽媽,現在戰況很激烈呢!」
「必須立刻停止戰鬥,馬上!我問你,剛才那架直升機你明明可以只用一枚導彈擊落的,你用了幾枚?」瑪麗厲聲問道。
「我用了三枚!以我的技術,確實可以用一枚就把它擊落的。」約翰尼將軍對自己的技術非常有自信。
「既然如此,你為什麼要用三枚?說啊!」瑪麗顯然發火了。
「媽媽,我……」約翰尼將軍有點摸不著頭緒。
「你知道一枚導彈的價格是多少嗎?三百萬馬克,結果不到一秒鐘,你就浪費六百萬馬克了。你知道這是多大的浪費和損失嗎?」
「我……」約翰尼將軍還想狡辯。
「約翰尼將軍,現在你必須為自己的浪費道歉,馬上!」瑪麗女士又厲聲說道,約翰尼將軍則嚇傻了。
「瑪麗女士,這只不過是一個遊戲而已,你沒有必要當真啊。」見此情景,我趕緊跳出來打圓場。
「不行,他必須道歉。你要知道,如果遊戲的時候不知道節省,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他也不知道節省。約翰尼將軍,現在請你立刻為你的浪費道歉。」
「媽媽……我錯了……我保證再也不浪費了。」約翰尼將軍眼裡含著淚水說道。
「好,很好,現在可以回到你的戰鬥中了!那裡的弟兄需要你!」在約翰尼將軍道歉之後,瑪麗女士又恢復了平時的溫和。
而此時我也發現,約翰尼將軍在遊戲時越來越節省了,不僅自己的武器用得比較少,還開始在地上撿起敵人丟下的武器,儘管這樣會浪費他很多時間。
德式教養鐵規則58:在遊戲時浪費,現實生活中也會浪費
或許許多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會和我一樣,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遊戲而已,沒有必要當真。但是瑪麗女士之所以如此認真,有她自己的理由:
如果孩子在遊戲時都無法節約,甚至養成浪費的習慣,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也會這麼做。
瑪麗女士如此認真,可以看出她對節約教育的高度重視。或許正是因為如此重視節約,德國的孩子才能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。
但我還是有些不理解,便去找蓓兒太太,當我把這件事情講給蓓兒太太聽之後,她卻連連讚嘆:「瑪麗女士做得太好了,真是一個好母親。」顯然蓓兒太太也支持瑪麗女士的做法。
「王太太,我覺得我也應該借鑒瑪麗女士的做法,從今天開始,只要看到弗蘭妮玩遊戲時出現浪費行為,就立刻糾正。哦,對了,你也可以這麼做,我記得有一次看到欣欣玩遊戲的時候也有點浪費!」蓓兒太太對我說。
「嗯,我會這麼做的。」這次,我回答得很堅決,因為我意識到自己必須向德國的父母學習:高度重視孩子的節約教育,並從生活中的小細節著手。
留言列表